为深入探究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所承载的厚重历史,体悟革命精神。人兽性交
“再临红城,志在黔行”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于2025年7月17日抵达遵义老城杨柳街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,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研学之旅,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,深切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。
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拥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。其前身是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,始建于清同治五年(1866年),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构成。1935年1月,红军长征抵达遵义后,这里成为红军总政治部的驻地,见证了众多重要历史事件。

图1实践队成员在总政治部旧址前合照(占锦达/摄)
实践队来到与这些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区域。在曾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的场地,队员们通过复原场景和文字资料,深入了解了1935年1月初总政治部在此召开群众代表大会、成立“遵义县革命委员会”等革命组织、发动土地革命的详细经过。在展示红军散发文件的区域,队员们查看了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》《中共中央告民众书》等文件的复制品,了解了红军组织群众分地主浮财、帮助“干人”翻身的感人事迹。在红军干部大会会场复原场景中,队员们聆听了关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、张闻天等领导人在此传达会议精神、鼓舞士气的生动讲解。

图2重要历史事件物品陈列区(占锦达/摄)
随后,队员们参观了邓小平于1984年为旧址题字的展示处,以及复原的《红星报》编辑室等场景。通过这些实物与场景,实践队队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厚重历史。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队对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的探访,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,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。通过实地体验,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、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。实践队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组织更多此类活动,让队员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,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,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(供图供稿:占锦达、常可心、肖昱昊,供稿审核:李周仁)